項目指南
根據《山西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2014-2020年)》確定的重點產業領域,重點支持產業創新鏈所涉領域以外的行業技術創新,鼓勵全省從事科技活動的企事業單位,通過產學研合作,自主選題申報。通過項目初審,行業(領域)專家組評審,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論證,廳際聯席會議審定,確定立項項目。按照《山西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申報和評審管理辦法》,組織實施。
一、支持范圍
農業方面
(一)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及新技術創新研究
主要農作物分子標記技術大規模開發與應用;主要農作物抗逆性狀轉基因材料創制與規模化基因轉化技術的開發;玉米、小麥、馬鈴薯、大豆等作物雜種優勢利用新種質新材料創制及新品種培育;特色雜糧優異種質資源創制及新品種培育。
(二)糧食豐產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小麥、玉米、馬鈴薯及谷子、高粱綜合技術體系綠色高產******研究與集成與示范;糧食作物節本增效技術體系研究與集成示范;寒、旱區旱作農業技術體系研究與集成示范;黃土高原區不同生態條件下作物******施肥及綜合節水技術研究與示范。
(三)設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技術開發
設施生物專用品種培育與綜合配套技術研究;不同生態區農業設施架構體系研究與開發;設施農業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與應用;設施農產品無害化利用支撐技術研究;特色經濟作物種苗脫毒快繁技術集成應用研究;設施農業智能化控制、遠程監控技術研究。
(四)優勢林果資源培育與******利用技術開發
特色林藥資源多倍體育種技術體系研究;林下經濟(林藥、林菌、林菜等)發展模式及關鍵技術創新的研究;油藥用特色林木資源收集、培育技術研究;優良鄉土樹種品種創制及培育技術研究;城市景觀綠化專用林木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優勢干果經濟林定向育種及商品化技術開發研究;主要水果產業增質增效關鍵技術開發與集成示范;困難立地植被重建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森林健康經營及康養技術開發研究。
(五)畜禽健康養殖集約化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山西特色畜禽資源開發利用研究;豬、羊繁育技術體系研究;主要畜禽規模化、標準化低碳養殖技術體系研究;畜禽非常規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畜禽主要疫病預警監測診斷防治技術研究及******開發;畜禽************新型工程疫苗及佐劑研究;動物福利養殖關鍵技術研究;植物源性(*********)獸用******制劑研究與開發;糧經飼三元輪作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
(六)農產品加工技術開發與示范
大宗糧油、林果蔬產品產后減損、保鮮、儲運技術研究與開發;特色雜糧功能品質研究與開發;地方名特優傳統食品生產技術標準化開發應用;畜禽產品保鮮、加工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主要農畜產品快速檢測、******評價及加工全程質量控制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七)現代農業******開發與示范
主要農作物規模化生產農機、農藝技術融合集成與關鍵******研發;山地農業生產機械化技術與******開發;電動農業機械研發與示范;設施農業關鍵******與作業機具研制;設施畜禽智能化環境控制技術及******研發。
(八)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開發與集成示范
互聯網+現代農業體系技術開發與應用;中短期干旱、***雨洪澇、冰雹、霜凍等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與預測預警技術研究;主要農林植物全生育期智能化監控系統開發與應用;“星創天地”科技平臺構建與開發。
工業方面
(一)先進制造領域
高端基礎制造與關鍵部件;基于“互聯網+”的研發設計體系;網絡協同制造;工業物聯網體系與系統;******智能化與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3D 打印制造關鍵技術及******;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術;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軍民融合通用技術與******。
(二)新材料領域
高品質特殊鋼;大規格高性能輕合金材料;有色/稀有/貴金屬材料先進制備加工技術;基礎化學品及關鍵化學品綠色合成與提取;綠色高性能精細化學品關鍵技術;特種高端化工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納米碳功能材料;納米光電材料;特種功能玻璃、先進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
(三)信息領域
物聯網智能終端及傳感技術與產品;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管理與******保障關鍵技術;云計算平臺技術應用與******;基于移動終端的云服務技術與應用;大數據基礎設施及關鍵技術與應用;智慧城市數據共享與公共服務平臺;移動互聯網軟件、面向煤炭、電力、冶金等傳統產業軟件及大型智慧應用軟件;網絡信息******及防護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與******;基于北斗的定位技術與應用;嵌入式系統及電子與光電器件等。
(四)能源領域
煤炭資源的******清潔開發與利用;低品位余能回收與利用技術;能源加工利用過程中產生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技術;節能產品及系統的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多能互補系統;******能量傳輸及儲能技術等。
(五)現代服務業領域
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科技咨詢、創業孵化、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旅游等服務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文化藝術展演系統******研制與集成應用;影視媒體融合系統平臺研發及應用示范、文化創意設計技術集成及產業化應用;現代物流業的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關鍵技術******及物流標準化服務平臺等。
(六)生物醫藥領域
生物芯片及配套設備、藥靶發現與******分子設計技術;新型抗腫瘤抗體與生物技術******關鍵技術及產品;******一致性評價關鍵技術;新型******制劑(靶向,緩、控、速釋,透皮等)關鍵技術與產品;關鍵工業酶制劑規模化制備技術;新型酶蛋白研發關鍵技術;高性能發酵菌種的選育與改造技術;生物信息與計算生物關鍵技術等。
社會發展方面
(一)資源環境
以環境、資源為重點,圍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攻克環境污染,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撐。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14項左右。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30萬元。
1、大氣污染
(1)太原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特征與臭氧生成潛勢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太原市夏季近地面大氣中臭氧濃度超標,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防治針對性不強的現實問題。為提高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實現大氣環境臭氧污染的精準調控。采用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技術,研究太原市VOCs來源、排放量時空分布及其排放特征;通過合理布點和動態監測,建立重點污染源本地化的VOCs成分譜,開展基于污染源活動水平的VOCs排放對臭氧生產潛勢的研究,為太原市臭氧污染防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考核指標:完成VOCs排放源摸底調查,形成滿足環境管理需求的VOCs源排放清單,建立重點源VOCs成分譜,制定太原市大氣環境臭氧污染防治優化策略和VOCs 減排技術方案。
(2)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技術與******
研究內容:通過氣態污染物檢測、煙氣參數測定和數據處理等技術手段和方法,測量煙氣排放中的甲烷、非甲烷總烴、溫度、流速、濕度、壓力、氧氣等參數,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算有機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并生成各種參數報表、趨勢圖等。通過數采儀,將數據傳輸至環保部門,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共享。
考核指標:研制監測樣機。一次進樣完成氣體樣品中總烴、甲烷及非甲烷總烴含量測定(自動扣除干擾峰);采樣、分析周期小于25分鐘;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操作溫度≥ 450℃;汽化室溫度≥400℃;******檢出限≤4×10-12g/s(n-c16);基線噪音≤5×10-14A;基線漂移≤1×10-13A/30min;甲烷******檢測濃度:0.05mg/m3。
2、水污染防治
(1)山西典型河流水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河流水資源破壞、水環境污染和水生態退化的狀況,我省啟動重點河流生態修復工程,但由于缺乏適應本地河流特征的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工程設計實施的針對性、科學性亟待提高。為此,基于山西河流生態環境特征,從“環境友好、生態友好”的治河理念出發,選擇典型河流,開展河道水利工程生態友好性評估指標體系研究;開展河流內湖污染治理與水環境自修復技術、河流生態系統重建技術研究,研發適用的水生態修復技術產品,集成適應于山西河流特征的河流生態修復技術體系。為我省科學開展河流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
考核指標:形成適用于山西本土特征的河流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提出山西省典型河流生態修復技術指南;開發生態友好型河流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申請專利技術產品3項以上;建立水利工程生態友好性評估指標體系。
(2)河源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我省主要河流源頭重要生態功能區缺乏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輻射效益的科學評估,保護范圍和管控措施科學性和有效性無法判別的問題。選擇沁河開展河源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調查,以水源涵養功能為重點,開展生態功能重要性評估,開展河流源頭區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和輻射效益評估技術研究,劃定河流源頭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并提出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措施。為科學化和精細化開展河流源頭區生態保護管理提供依據,為實施河流源頭生態補償奠定技術基礎。
考核指標:構建河流源頭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和輻射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建立河流源頭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指南,形成沁河源頭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方案,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
(3)基于抗污染高通量多通道復合平板濾膜及膜組件的開發與應用
研究內容:通過親水性材料復合制備有機復合濾膜、結構設計、三維模擬等手段,采用工程力學、流體力學以及數據模擬方法,調控復合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提高膜性能,實現復合抗污染濾膜在污水深度凈化處理中的應用,突破抗污染復合濾膜批量化制備工藝中關鍵技術,提高我國在膜材料制備領域的研發水平和市場競爭優勢,對解決環境污染治理發揮積極作用。
考核指標:與同類高分子膜相比,復合膜的水通量增加20%以上;COD去除率大于90%;復合膜的抗污染抗堵塞能力明顯增強,膜的使用清洗周期延長。
(4)污泥生物瀝濾無害化處理工藝示范研究
研究內容: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在處理處置和資源化過程中,存在著脫水難度大和重金屬污染等制約因素,同時,處理過程中還存在臭氣污染問題。選擇城市污水處理廠,建立污泥生物瀝濾工藝示范,通過構建協同生物瀝濾菌群,以臭氣中的污染物作為菌群營養底物,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將污泥中重金屬溶出去除,且提高污泥脫水性能,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理與臭氣凈化。
考核指標:建設5m3/d以上的污泥(3%含固率)生物瀝濾同步臭氣凈化示范項目,處理時間控制在48h以內;與原污泥相比,經過處理后的污泥,重金屬含量下降50%以上,脫水后的含固率提高30%以上;提出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生物瀝濾工藝改造技術規范。
3、資源綜合利用
(1)處理焦化硫膏關鍵技術開發及核心設備研制
研究內容:研發******、高選擇性的復合萃取劑,使硫膏經處理后,得到的硫磺產品能夠滿足硫磺合格品(純度>99.0)的標準。研發萃取裝置,同時對控制系統進行相關研究,做到******萃取裝置的自動化控制。工藝系統集成,開發一種與焦化廠脫硫工段耦合的工藝,在處理硫膏的同時,回收硫膏中的脫硫催化劑的有效成分,工藝達到零排放、零污染。
考核指標:研制焦化硫膏處理樣機。硫磺的提取率≥90%;萃取裝置的處理能力50-100kg/h;硫磺產品符合GB2449-2014工業硫磺合格品標準。
(2)電氣熱能源系統結構布局和管網優化
研究內容:通過綜合能源系統內多種能源之間的科學優化控制,研究實現能源******利用方法,滿足用戶多種能源需求,提高社會供能******性、可靠性。研究多種能源系統有機協調方法,解決輸配電系統瓶頸,延緩發/輸/配電系統建設,提高設備利用效率。通過電-氣-熱綜合能源管網系統優化,提高系統運行的經濟性、環保性。
考核指標:多能協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統熱/電/冷綜合利用效率達8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50g/kJ以下。綜合多目標優化后各類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其他
其他在水污染處理、大氣污染防治、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提效等方向,在關鍵技術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術或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具有重要社會和經濟價值的項目。支持研發項目6項左右。
(二)西醫臨床
本專項聚焦西醫臨床診療技術,各病種聯動推進,突出解決復雜疾病診斷和******中的瓶頸問題,重點資助一批能夠填補我省乃至國內空白的西醫臨床的關鍵技術,明顯提升我省的醫療質量。按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本次重點研發計劃經過前期項目征集,充分論證,形成精準外科與微創技術、生物******與靶向******研發、納米醫學與******發現、多模態醫學影像融合成像技術等4個方向。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11項左右,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20-30萬元。
1、微創技術與精準外科
本方向重點支持以病灶精準定位與精準******、臟器保護與損傷控制等要素的******平衡策略,系統優化外科實踐的全新的外科理念及技術體系,從而達到當代外科實踐向多目標優化和病患******康復的目標。
(1)無血心臟外科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傳統心臟外科手術存在血源需求多,輸血易導致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缺陷,為降低術后感染危險,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對比研究無血心臟外科在外科圍手術期聯合應用策略,提高心臟外科技術的******和有效性,形成并推廣***優臨床******策略和技術組合。
考核指標:成功建立無血心臟外科的技術平臺和示范應用,完成對無血心臟外科技術的******性和有效性評價。臨床應用不低于100例,住院費用降低5%,術后感染率降低5%,推廣醫院不低于3家;臨床檢測與生命質量等******性和有效性相關指標有************;建立優化臨床******策略,制定臨床******方案。
(2)完全腹腔鏡D2根治術******進展期胃癌技術
研究內容:采用完全腹腔鏡微創******手段,通過開展針對進展期胃癌前瞻性臨床研究,以近期腫瘤學療效指標淋巴結清掃數目與腫瘤切緣、遠期腫瘤學療效指標5年生存率和5年無瘤生存率為主要觀察指標,并對全腹腔鏡全胃切除胃癌根治術消化道重建方式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綜合評價完全腹腔鏡D2根治術在進展期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腹腔鏡胃癌手術醫師的培訓模式,明確手術流程,規范手術操作步驟,建立統一的手術質量控制體系和行之有效的指南。
考核指標:通過近期與遠期腫瘤學療效指標的比較,***終可以使胃癌患者得到明顯的獲益;臨床應用不低于100例,淋巴結清掃個數、切緣陽性率、手術時間、術后各種并發癥數量、5年生存率及患者報告的臨床結局等均明顯優于開腹手術,5年無瘤生存率達到與開腹手術相同的水平;選擇出一種經濟適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建立一套腹腔鏡胃癌手術培訓體系并開展培訓;建立統一的手術質量控制體系及臨床指南。
(3)腹腔鏡手術******肥胖癥合并2型糖尿病
研究內容:針對傳統療法的缺點,引進并改良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及胃旁路術******肥胖癥合并2型糖尿病的技術,評價該******方法的******性和有效性,研究術后減重效果及糖尿病緩解情況。建立長期臨床隨訪隊列研究,分析對比患者術前及術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及并發癥改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優臨床******策略,改善肥胖癥合并2型糖尿病的預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患者的長期******費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考核指標:臨床應用不低于100例,推廣醫院不低于3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患者的長期******費用,平均費用降低5%,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降低5%,患者報告的臨床結局優于或非劣于************;制定完整的臨床******方案或指南并進行開展培訓。
2、生物******、免疫******與細胞******
本方向支持惡性腫瘤、風濕免疫等領域的疾病機理與******靶點發現,以及******的關鍵技術研究如免疫******(疫苗、抗體等)、基因******、靶向************、骨髓移植與干細胞******及相關技術規范與標準。
(1)惡性腫瘤靶向CAR-T細胞******技術
研究內容:定位于精準的靶向免疫******,探索能夠打破腫瘤細胞自身所具有的免疫耐受性的方法,實現自體T細胞充分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重點研究通過再編程T細胞,使其特異性地識別腫瘤細胞所表達的腫瘤特異性抗原,來實現其精準的靶向殺傷能力,探討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CAR-T)細胞的重要作用和機制,完成對靶向CD20的CAR-T細胞******技術的******性和有效性評價。建立不同療法下的長期臨床隨訪隊列,縱向研究其臨床指標轉歸與生命質量軌跡情況。
考核指標:通過對細胞殺傷活性、回輸細胞在體內所占比例、血清細胞因子水平、血液學及影像學臨床檢查等指標的量化考核和合理評估,成功建立靶向CD20的CAR-T細胞******的技術平臺和示范應用,填補我省乃至我國相關領域空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或完整系統的臨床診療方案或指南。
(2)惡性腫瘤精準免疫細胞******技術規范與標準
研究內容:鑒于腫瘤細胞的高度特異性和多樣性,各種******方法對同一種腫瘤或不同腫瘤的有效率差異很大,開展精準******是提高腫瘤******效果的重要手段。重點研究以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T細胞受體(TCR)、嵌合抗原受體修飾型T細胞/NK細胞(CAR-T/NK)為代表的生物細胞免疫******策略,發展并優化基于細胞免疫療法的臨床應用方案以及組合******方案,建立免疫細胞臨床應用個性化******標準,規范免疫細胞體外擴增培養實驗室標準操作流程,以提高個體化特異性免疫******整體水平。
考核指標:建立免疫細胞******新技術在腫瘤精準******中的規范化流程,其中包括建立免疫細胞體外培養技術標準,細胞質量控制標準,細胞免疫******聯合手術、放療和化療******腫瘤的******方案以及療效評估體系。
3、納米醫學診斷、******研發與臨床應用
本方向支持將納米技術與醫學相結合,促進生物醫學技術的完善、臨床診斷技術的革新及******水平的提高,包括納米醫學診斷技術、組織修復和再生醫學中的納米材料、納米******載體,納米******、納米中藥、及納米醫學材料******性等一系列技術。
(1)納米粒介導心鈉素預防造影劑腎損傷技術
研究內容:利用心鈉素納米粒子水凝膠技術,在體內觀察水凝膠納米粒子介導的心鈉素持續緩慢釋放后對血管造影劑誘導急性腎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納米粒子載體對心鈉素多肽的保護作用及水凝膠納米顆粒的持續緩釋作用,觀察和解決長時間保持心鈉素持續有效劑量傳遞到靶器官的難題,增強其對腎損傷的防護作用。
考核指標:失血量顯著降低,ICU入住時間與住院時間降低5%,并發癥與死亡率降低5%,其他******性和有效性相關指標************;申報至少1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職務發明專利,與企業達成轉化協議或形成轉化。
(2)新型納米******載體輸送與******緩釋技術
研究內容:通過理化技術將******載體的大小控制在1000nm的范圍內,利用表面效應和小體積效應改變載體的分子特性,將活性******偶聯到經特殊修飾改造過的納米載體上,研究******的靶向運輸和緩慢釋放。制備納米載藥復合體的靶向遞藥系統,研究功能性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生物相容性與毒性;納米載藥微球的吸附率,緩釋時間,藥代動力學,對腫瘤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性和有效性相關指標。
考核指標:建立納米載藥控釋技術策略及平臺;申請至少1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職務發明專利;申請CFDA臨床試驗許可,與企業達成轉化協議或形成轉化。
(3)新型醫用納米******導管的構建及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介入導管使用中患者容易發生感染的問題,將納米復合******材料與醫用導管材料復合,形成材料的新構型,制備新型納米******導管。其研究內容包括:(1)納米復合******材料研制。篩選有效******材料,優化配方設計,制備可與醫用導管材料復合的納米復合******材料,達到******、******性廣譜、持久,適用于人體使用要求;(2)新型納米******導管材料的研制。優選可用于制備導管的材料,使其易與納米******材料復合,相容性良好,******、******,適用于人體使用,并且合成工藝簡單;(3)新型醫用納米******導管制備。運用上述材料,選用新型成型工藝,制備新型醫用納米******導管。力求該產品材料成本低廉,成型工藝簡單,達到臨床應用要求。通過項目研究,為臨床推廣應用******導管的研發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案。
考核指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進行******性能檢測。對常見的致病菌大腸桿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6538)抑菌率≧標準值26%以上;申請CFDA臨床試驗許可,通過臨床應用證明******導管******時效長,感染率低,生物相容性好;申請至少1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與企業達成合作或轉化協議,逐步完成小試、中試、規模化生產。
4、多模態醫學影像融合技術與臨床應用
本方向支持基于PACS數據層集成的醫學影像云的數據架構與系統開發、多模態影像識別開發、多模態技術的融合與處理、醫學影像大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挖掘與影像標記物、機器學習與智能化診療決策系統。
(1)多模態功能影像的腦腫瘤影像基因組學評估技術
研究內容:采用腦腫瘤影像組學多模態功能影像技術,從光學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PET/CT成像及分子影像等方面,整體上研究腦腫瘤血流灌注、血管生成、腫瘤增殖、細胞浸潤等生物學特征,及分子靶向成像,驗證多模態功能影像組學特征;以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為支撐,構建腦腫瘤分子亞型,篩選腦腫瘤預警、診斷、******與療效評價的生物標志物;采用腦腫瘤影像基因組學新方法,以多模態功能影像技術術前無創地評估腦腫瘤分子亞型及分子標記物表達水平的準確性,預測腦腫瘤******效果及預后,為評估腦腫瘤組織異質性及分子生物學行為提供影像學依據,為臨床診斷、******決策的制定和預后預測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考核指標:構建腦腫瘤的多模態功能影像基因組學評價平臺,取得影像基因組學預測腦腫瘤******效果及預后的原創性科研成果;開發腦腫瘤分子亞型基因芯片,開發腦腫瘤影像組學軟件以及至少1項職務發明專利,與企業達成轉化協議或形成轉化。
(2)多模態醫學影像圖像融合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單一源圖像無法對病人進行******診斷的不足,研究不同的醫學圖像儀器的成像機理及應用環境,綜合研究不同模態的醫學圖像從不同角度反映人體信息。研究和探索圖像配準和融合,將多模態的圖像信息融合成一幅新的影像,使各種成像設備在信息表達上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
考核指標:構建多模態醫學影像研發平臺,申報至少2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職務發明專利或計算機著作權等;與企業達成轉化協議或形成轉化,預期目標為臨床推廣應用。
(3)近紅外熒光成像血管通暢性評估技術
研究內容:研究近紅外光成像系統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檢測橋血管血流通暢效果。比較術中熒光成像(IFI)與常用的即時血流(TTFM)兩種技術測量橋血管通暢性和血流量以及橋血管通暢性評估的敏感性和假陽性率,并對血管所支配心肌供氧情況進行實時觀察,研究成像系統中顯影劑劑量、顯影時間、影像定位準確性表現。進行與手術相關的******性和有效性評價。
考核指標:患者圍術期死亡風險降低5%、術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降低10%,手術時間降低10%,推廣醫院不低于5家;制定臨床診療評估方案或指南。
(三)中醫臨床
聚焦我省中醫藥在重大、常見疾病防治領域的優勢特色,重點解決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臨床難題以及制約中醫藥療效發揮和提高的瓶頸問題。重點資助一批能夠大幅度提高我省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及慢性病能力的項目,有明顯的技術突破和臨床應用價值。明顯提升我省的醫療質量,解決醫改問題、服務百姓健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5項左右,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15-20萬元。
1、中醫藥針對惡性腫瘤放化療減毒增效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本項目重點支持以西醫放化療、手術、介入等******過程中出現的不可避免,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伴隨癥和并發癥為研究對象。如: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肺炎、化療性靜脈炎、圍放化療期骨髓抑制、術后返流、術后傷口不愈合等相關性疾病,系統整理中醫古籍文獻、傳統理論,形成行之有效的臨床診療規范。
考核指標:通過對化療前、化療中及化療后服用中******劑后惡性腫瘤患者的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消化道反應、皮膚粘膜改變及免疫指標的量化觀察和合理評估,成功篩選能顯著預防或******惡性腫瘤化療毒副作用的中******劑;通過動物實驗明確篩選出的中藥制劑防治惡性腫瘤化療毒副作用的作用機制;申請至少2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與企業達成合作或轉化協議,開發有確切防治惡性腫瘤化療毒副作用療效的中******劑。
2、******養血通絡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質量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患者需長期行腎臟替代******,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有操作方便,醫療成本低之特點,加用中醫藥******,可進一步方便患者,降低醫療成本,減輕醫保負擔,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結合腹膜透析患者中醫辨證特點,予******養血通絡法******腹膜透析患者,可起到如下作用:改善患者不適癥狀、改善營養狀況、改善貧血、改善微炎癥狀態、保護腹膜功能,防治腹膜纖維化等。
考核指標:評價中醫藥在腹膜透析患者改善生存質量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推廣,方便基層透析患者,改善基層患者因病致貧現狀。
3、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藥干預技術
研究內容:采用中醫藥手段干預萎縮性胃炎進程,延緩其腺體萎縮,逆轉幽門腺腸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達到降低其癌變率,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目的。
考核指標:完成針藥聯合******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的診療規范及******性評價,通過******前后的內鏡及病理學指標等評估其有效性。臨床應用不少于200例,住院費用降低10%,推廣醫院不少于3家;建立優化臨床******策略,制定臨床******方案。
4、中醫綜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技術與規范研究
研究內容:組成以綜合三級醫院為中心專業團隊進行慢病管理,制定慢病管理優化方案,發揮中醫藥綜合******COPD優勢,評估中醫綜臺慢性管理在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質星、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作用,探討并初步形成中醫綜合慢病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新模式。將中醫綜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法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應用和服務于臨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干預和管理中,并形成慢病管理新模式。進而推廣到社區管理、個人管理,并***終形成專業團隊慢病管理、社區管理、個人管理互動以及信息共享。
考核指標:建立中醫綜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規范化技術;組成慢病管理小組,制定慢病管理流程,建立有效、易普及的慢病管理系統;CDPD病人信息的采集,建立慢病管理個人數據信息庫;形成醫生、護士、患者及家庭中醫綜臺慢病管理的新模式,推廣醫院及社區不少于3家;形成專利1-2項,院內制劑2-3個。制定完整的綜合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案或規范建議并開展培訓。
5、中風的非******療法臨床******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由于超過90%的中風患者都不能再3小時內得到溶栓******,基于非******療法(針刺、艾灸、推拿、耳穴埋豆等)研究其防治中風及其慢性并發癥的研究,突出解決患者的康復和以后的預防復發方面問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研究項目要有較好的前期工作基礎,該診療技術連續運用于臨床5年以上(含5年),使用此種診療技術適用的專病每年不少于300人次。要堅持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同時也要積極引進和利用其他相關學科的現代技術、方法和手段,提倡多學科的聯合研究。
考核指標:相關并發癥降低5%,推廣醫院不少于5家;制定臨床診療評估方案或指南。
(四)中藥產業
為促進健康產業發展,以中藥保健食品為重點,選取療效確切的經典中藥復方,應用或借鑒中藥新藥研發技術,開發具有降血糖、增加骨密度、提高自身*********、************、改善胃粘膜等功效的中藥保健食品。圍繞國民健康飲食消費需求,對我省特有的進入藥食同源名錄的大宗道地中藥材資源進行功能食品的技術研發和綜合開發。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5項,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20萬元。
(五)前沿生物技術
抓住生物技術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機遇,以生物技術創新帶動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創新發展。開展共性生物技術、新型生物醫藥、再生醫學、生物醫用材料、綠色生物制造、生物資源利用、生物******保障、生命醫學儀器研發等方向項目研發與設備研制,提升生物技術原創水平,推動技術轉化應用。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5項,其中支持“全基因組基因分型技術研究”項目1項,其他項目4項。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30萬元。
1、全基因組基因分型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應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研發全基因組基因分型技術體系,建設適應于動植物基因分型(genotyping),基因資源挖掘 (genetic resources)以及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外來)物種檢測(DNA markers),從而制定個性化全基因組基因(分型)檢測技術標準,為農作物、畜牧動物分子輔助育種以及疾病分子檢測提供技術支撐,促進基因分型技術產業化。
考核目標:建立NGS-GBS為代表作物基因分型技術流程,以及NGS-RAD為代表的動物(包括人類)基因分型技術流程。在全基因組范圍內開發>10萬的SNP分子標記以及SNP共享數據庫。成果數據向全社會開放。制定以NGS基因分型技術標準,為我省的農作物/動物基因資源鑒定,當地(以及外來)品種審定鑒定等基因檢測建立技術標準,建設權威檢測技術指標。
2、其他
支持關鍵生物技術、新型生物醫藥、再生醫學、生物醫用材料、綠色生物制造、生物資源利用、生物******保障、生命醫學儀器研發等方向,在關鍵技術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術或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具有重要社會和經濟價值的項目4項。
(六)重大醫療器械
以健康領域新一輪科技革命為契機,以早期診斷、******診斷、微創******、精準******為方向,以多模態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新型計算機斷層成像、低劑量X射線成像、新一代超聲成像、復合內窺鏡、新型顯微成像、大型放療設備、手術機器人、醫用有源植入式裝置等重大戰略性產品為重點,加強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一批引領性前沿技術,加快推進醫療器械領域的國產化和創新轉型。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2項,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50萬元。
(七)社會事業
該專項重點開展“古建筑修繕材料及工藝”、“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多功能影視媒體移動設備”項目研發。共支持項目3項,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50萬元。
1、古建筑修繕材料及工藝
研究內容:在傳統手工制備古建筑修繕材料的基礎上,開展古建筑修繕材料的研究和現代制造工藝的開發;要求研發完成能夠滿足強度、韌性、防水、抗老化等方面性能指標的古建筑修繕材料,研發完備的加工工藝標準流程及設備,實現批量生產、滿足我省古建筑修繕構件如筒瓦、板瓦、條磚、方磚、望磚的質量標準需求,提高古建筑保護的工程質量,在我省古建筑修繕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考核指標:項目完成時,在不少于一處古建筑修繕工作中進行實際應用示范。
2、城市智能交通系統
研究內容:通過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運籌學、人工智能等)有效綜合運用于城市交通、服務控制中,加強車輛、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間的聯系,開發一種能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軟件系統。
考核目標:智能交通系統應實現對城市交通流量的******實時分析,實現交通指揮信號的適時控制、實現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和交通標志設置的輔助設計,有效提高城市交通規劃效率。要求在我省一個城市進行示范應用。
3、多功能影視媒體移動設備
研究內容:在現有的影視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基礎上,集成“車內空間降噪技術”、“影視媒體資源自動編目管理技術”、“影視媒體資源遠程回傳技術”、“拍攝信號無線圖傳技術”、“指揮組與拍攝現場的無線通話技術”、“多機位多通道實時錄制技術”等技術,研發一種“多功能影視媒體的數字化操控系統”,將該系統設置與移動設備相結合,實現專業影視團隊(機構)遠程操控,互通互聯、即時信息傳遞、多功能操控剪輯等功能。
考核目標:研制生產設備樣機。同時滿足旅游消費的個性化需求及多終端移動辦公需求,實時批閱文件、召集會議、安排工作、指揮應急突發事件等,大幅度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八)公共******
圍繞平安中國建設,開展公共******綜合保障、社會******監測預警與控制、生產******保障與重大事故防控、基礎設施******保障、城鎮公共******風險控制與治理、綜合應急技術******、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攻關、******研制和應用示范。開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平臺多系統和多平臺信息集成共享、政策仿真建模和分析技術研究;開展社會基礎信息、信用信息等數據共享交換關鍵技術和綜合應用技術研究。該專項共支持研發項目5項,項目經費平均支持強度為30-50萬元。
1、地質沉降災害區域埋地輸氣管線******監測預警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地質沉降災害區域管線長距離大范圍傳輸時的應變破壞檢測難題,通過對地質沉降災害區域應變危害的典型動力學特性、地質沉降災害區域應變危害的多維度特性、傳感系統的多維布置與冗余檢測進行研究,研發一種能實現地質沉降災害區域埋地管線應變危害的多維度、長距離、全覆蓋檢測的方法,實現地質沉降災害區域埋地輸氣管線******監測預警及故障點定位。
考核指標:定位精度達到±2m,應變檢測范圍±1.5%,應變精度±2με,空間分辨率3m。檢測距離:10km(單套系統)。每公里管線平均管理成本降低30%;管理效率提高3倍以上;應急響應速度提高2倍以上。
2、刑偵現場指紋顯現用新型材料開發
研究內容:研發一種新型的指紋顯現粉末,要求顯現效果良好、成本低廉、環境友好且對人體******無害。
考核指標:指紋識別率達到95%以上;能夠識別20天以上的陳舊指紋;指紋顯現******度達90%以上。
3、基于超寬帶微波技術的生命探測雷達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研制生命探測雷達原理性樣機,用于災后復雜電磁環境下,對廢墟下埋藏位置較深的被困人員的呼吸、心跳等生命特征和埋藏位置的******測量。為災后廢墟下被困人員的及時營救提供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手段。
考核指標:穿透磚墻厚度@墻后人體可測距離:20cm@30m;50cm@15m;探測張角:≥±60o。人體定位精度:10cm。目標響應時間:<20s。連續工作時間:≥24h。研制生產樣機,整機具有防水、防震、防塵能力,抗沖擊。
4、礦井重大災害救援應急通訊與人員定位技術
研究內容:研發礦井重大災害救援應急通信與人員定位技術,研究聲音頻率、聲壓等參數,實時反饋和監測監控井下******狀況和運行現狀。應用于井下應急救援的******監測,實現礦井的******通信與實時監測監控,解決礦井坍塌、瓦斯爆炸、水災害等事故的應急救援無源拾音與人員定位的問題。
考核指標:頻率響應:20Hz-020kHz。測量距離:10km,定位精度±2m。指向特性:全方向性。靈敏度:0.05mV/Pa。
5、其他
支持其他在公共******綜合保障、社會******監測預警與控制、生產******保障與重大事故防控、基礎設施******保障、城鎮公共******風險控制與治理、綜合應急技術******、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等方面,在關鍵技術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術或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具有重要社會和經濟價值的項目1項。
國際科技合作方面
(一)支持重點
圍繞我省產業發展重大需求,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具有高層次、高水平、緊迫性特點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特別是企業牽頭,對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合作項目。
圍繞我省與“一路一帶”沿線******共同技術需求,聯合開展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研究,先進適用技術的本地化研究,并開展技術適應示范推廣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圍繞我省重點領域海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需求,與國外******科研機構、******大學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發,吸引海外杰出科技人才或者******創新團隊來晉從事短期或者長期工作,有利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